头条新闻
  • 上海光源用户成果被《科学》杂志“2012年十大突破”引用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颜宁研究组和施一公研究组合作解析了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s,TALE)与DNA结合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从而揭示了这些蛋白特异识别其靶标基因的分子基础。这一工作在2012年发表于《科学》杂志,并于近日被该杂志评选出的“2012年十大突破”之“基因组的精密...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颜宁研究组和施一公研究组合作解析了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s,TALE)与DNA结合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从而揭示了这些蛋白特异识别其靶标基因的分子基础。这一工作在2012年发表于《科学》杂志,并于近日被该杂志评选出的“2012年十大突破”之“基因组的精密...
    2013-01-15
  • 上海光源衍射线站用户在生物质能脱硝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唐幸福课题组在抗碱金属脱硝(SCR)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660-664)。该研究成果为生物质(如秸秆)的利用提供了一种“变废为宝”的环保方法,同时在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和减少大气中颗粒物(PM2.5)污染等... 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唐幸福课题组在抗碱金属脱硝(SCR)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660-664)。该研究成果为生物质(如秸秆)的利用提供了一种“变废为宝”的环保方法,同时在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和减少大气中颗粒物(PM2.5)污染等...
    2013-01-15
  • 上海光源成功完成首轮恒流模式用户运行
    2012年12月6日,上海光源正式开始恒流模式用户运行(top-up operation),这是上海光源在性能提高方面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到12月18日9:00,上海光源成功完成了首轮恒流模式用户运行,恒流运行时束流流强保持在200±1 mA,500个束团连续填充;注入间隔~10分钟,每次注入时间~10秒;束团电荷填充均匀性好于95%。在首轮288... 2012年12月6日,上海光源正式开始恒流模式用户运行(top-up operation),这是上海光源在性能提高方面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到12月18日9:00,上海光源成功完成了首轮恒流模式用户运行,恒流运行时束流流强保持在200±1 mA,500个束团连续填充;注入间隔~10分钟,每次注入时间~10秒;束团电荷填充均匀性好于95%。在首轮288...
    2012-12-24
  •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500MHz 5-cell超导高频腔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2012年12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市低温超导高频腔技术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目前在国际上具有最大加速孔径的500MHz 5-cell超导高频腔,成功完成了液氦垂直测试,在4.2K温度下超导腔性能可达到Q0>1×109 @Vacc=7.5MV。在测试过程中,该超导腔工作状态稳定,真空性能良好,达到1.2E-9mbar,无明显的二... 2012年12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市低温超导高频腔技术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目前在国际上具有最大加速孔径的500MHz 5-cell超导高频腔,成功完成了液氦垂直测试,在4.2K温度下超导腔性能可达到Q0>1×109 @Vacc=7.5MV。在测试过程中,该超导腔工作状态稳定,真空性能良好,达到1.2E-9mbar,无明显的二...
    2012-12-19
  • 文汇报:5000亿粒子中寻获几十个目标——记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余刚
    (记者 许琦敏)为探寻宇宙婴儿期的奥秘,核物理学家成立了一个国际合作组RHIC-STAR:利用位于纽约长岛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让金原子核在接近光速下碰撞,通过螺旋管径迹探测器(STAR),来追寻各种基本粒子的蛛丝马迹,比如夸克、反物质。 这个合作组运行十余年,共发表了近两百... (记者 许琦敏)为探寻宇宙婴儿期的奥秘,核物理学家成立了一个国际合作组RHIC-STAR:利用位于纽约长岛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让金原子核在接近光速下碰撞,通过螺旋管径迹探测器(STAR),来追寻各种基本粒子的蛛丝马迹,比如夸克、反物质。
      这个合作组运行十余年,共发表了近两...
    2012-12-12
  • 上海光源软X射线谱学显微线站用户在纳米毒理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张智勇课题组和上海光源软X射线谱学显微课题组合作,利用软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铈的生物转化,发现该纳米材料能够在黄瓜根表面和细胞间隙形成磷酸铈纳米簇。该项研究成果已于2012年10月25日在线发表在纳米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杂志ACS Nano上。(Biotransformation o...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张智勇课题组和上海光源软X射线谱学显微课题组合作,利用软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铈的生物转化,发现该纳米材料能够在黄瓜根表面和细胞间隙形成磷酸铈纳米簇。该项研究成果已于2012年10月25日在线发表在纳米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杂志ACS Nano上。(Biotransformation o...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