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4月28日,上海光源工程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上海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上海光源工程领导小组组长路甬祥和上海市市长、工程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共同主持会议并讲话。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施尔畏,秘书长李志刚,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副市长沈晓明等出席会议。
路甬祥指出,上海光源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是我国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科院和上海市通力协作,工程参研参建人员通过四年多的顽强拼搏,现已全面、优质、按时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光源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电子束的能量与流强、发射度、储存轨道稳定性等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这样的建设速度和水平,在国内外的大科学工程中都是罕见的。路甬祥代表上海光源领导小组、代表中国科学院党组,向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基金委等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国各协作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上海光源所有参研参建人员以及对工程给予支持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路甬祥要求,要认真总结上海光源的建设经验。上海光源的建成,不仅为提高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大科学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上海光源建设有三条经验:
第一,围绕国家需求,立足国际前沿,是高水平建设上海光源的重要基础。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在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诸多前沿领域中,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该装置不仅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化工、能源资源、环境科学、核科学、医学、药学等学科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研究提供高水平的综合性实验平台,而且为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创造优良条件,并直接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于1995年联合提出建设上海光源工程的建议,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两次开会研究,部署上海光源工程的预制研究。2004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上海光源工程项目建议书,上海光源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充分利用我国建设同步辐射光源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上海光源工程瞄准国际前沿水平,吸收国际上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设计的新思想、新技术,高标准地确定了设计指标和建设方案,为高水平完成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光源的建成,不仅表明我国在建设大科学工程实验装置方面,具备了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已经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而且将对我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与健康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多方通力协作,创新体制机制,是高水平建设上海光源的根本保证。上海光源工程是中央与地方、科研机构与政府共同建议、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这本身就是体制机制上的重要创新,不仅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的成功典范,而且开创了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的新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联合组成工程领导小组和工程指挥部,强化了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形成了一整套中央单位与地方政府通力合作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任务的有效工作机制。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工程建设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问题;上海市有关部门在工程建设经费、用地、条件保障、工程管理经验等方面,为上海光源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上海市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大局意识,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开放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不仅为工程建设注入了动力和活力,而且给中科院科技工作者树立很好的榜样。此外,上海光源的建成,也是国内外科技界通力协作的结果。中国科学院集成全院相关单位的优势力量,全力支持上海光源工程建设,院外一些兄弟单位也积极参与协作,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国际同步辐射界的许多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也对上海光源的建设给予了热情支持和帮助。
第三,弘扬创新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水平建设上海光源的动力源泉。上海光源的建设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骨干队伍的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工程建设过程中,在老一辈专家的支持与帮助下,主要依靠中青年为主体的创新队伍,继承中国科学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秉承“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优良院风,发扬严谨高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上海光源精神。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的激励下,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又好又快地建成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大科学装置,创造了上海光源质量、上海光源速度和效率。
路甬祥说,上海光源的实践表明,大科学工程建设,不仅需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创新队伍,而且可以培养和造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上海光源工程的骨干队伍,只有8%从国外引进,主体依靠国内科研实践的锻炼和培养,这再次说明“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主要立足于培养”的创新队伍建设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依靠自主创新实践,依靠大科学工程建设,能够吸引、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人才。这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持续发展的人才保证和动力源泉。
路甬祥对上海光源下一步发展提出希望。他说,对于上海光源工程,我们不仅要设计好、建设好,更重要的是要运行好、管理好,切实发挥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平台作用。当前,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认真组织,精心准备,迎接工程项目的国家验收,同时筹划启动二期工程建设。2009年通过国家验收是上海光源工程的既定目标。希望同志们继续发扬科学严谨、开拓创新、通力合作的精神,做好国家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以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工程建设成果,向国家和人民交上一
路甬祥指出,上海光源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是我国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科院和上海市通力协作,工程参研参建人员通过四年多的顽强拼搏,现已全面、优质、按时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光源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电子束的能量与流强、发射度、储存轨道稳定性等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这样的建设速度和水平,在国内外的大科学工程中都是罕见的。路甬祥代表上海光源领导小组、代表中国科学院党组,向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基金委等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国各协作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上海光源所有参研参建人员以及对工程给予支持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路甬祥要求,要认真总结上海光源的建设经验。上海光源的建成,不仅为提高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大科学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上海光源建设有三条经验:
第一,围绕国家需求,立足国际前沿,是高水平建设上海光源的重要基础。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在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诸多前沿领域中,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该装置不仅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化工、能源资源、环境科学、核科学、医学、药学等学科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研究提供高水平的综合性实验平台,而且为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创造优良条件,并直接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于1995年联合提出建设上海光源工程的建议,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两次开会研究,部署上海光源工程的预制研究。2004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上海光源工程项目建议书,上海光源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充分利用我国建设同步辐射光源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上海光源工程瞄准国际前沿水平,吸收国际上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设计的新思想、新技术,高标准地确定了设计指标和建设方案,为高水平完成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光源的建成,不仅表明我国在建设大科学工程实验装置方面,具备了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已经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而且将对我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与健康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多方通力协作,创新体制机制,是高水平建设上海光源的根本保证。上海光源工程是中央与地方、科研机构与政府共同建议、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这本身就是体制机制上的重要创新,不仅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的成功典范,而且开创了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的新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联合组成工程领导小组和工程指挥部,强化了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形成了一整套中央单位与地方政府通力合作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任务的有效工作机制。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工程建设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问题;上海市有关部门在工程建设经费、用地、条件保障、工程管理经验等方面,为上海光源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上海市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大局意识,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开放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不仅为工程建设注入了动力和活力,而且给中科院科技工作者树立很好的榜样。此外,上海光源的建成,也是国内外科技界通力协作的结果。中国科学院集成全院相关单位的优势力量,全力支持上海光源工程建设,院外一些兄弟单位也积极参与协作,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国际同步辐射界的许多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也对上海光源的建设给予了热情支持和帮助。
第三,弘扬创新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水平建设上海光源的动力源泉。上海光源的建设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骨干队伍的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工程建设过程中,在老一辈专家的支持与帮助下,主要依靠中青年为主体的创新队伍,继承中国科学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秉承“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优良院风,发扬严谨高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上海光源精神。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的激励下,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又好又快地建成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大科学装置,创造了上海光源质量、上海光源速度和效率。
路甬祥说,上海光源的实践表明,大科学工程建设,不仅需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创新队伍,而且可以培养和造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上海光源工程的骨干队伍,只有8%从国外引进,主体依靠国内科研实践的锻炼和培养,这再次说明“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主要立足于培养”的创新队伍建设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依靠自主创新实践,依靠大科学工程建设,能够吸引、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人才。这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持续发展的人才保证和动力源泉。
路甬祥对上海光源下一步发展提出希望。他说,对于上海光源工程,我们不仅要设计好、建设好,更重要的是要运行好、管理好,切实发挥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平台作用。当前,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认真组织,精心准备,迎接工程项目的国家验收,同时筹划启动二期工程建设。2009年通过国家验收是上海光源工程的既定目标。希望同志们继续发扬科学严谨、开拓创新、通力合作的精神,做好国家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以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工程建设成果,向国家和人民交上一